技術支持您現在的位置:首頁 > 技術支持 > 故障電弧探測裝置的維護和保養應該怎么做
故障電弧探測裝置的維護和保養應該怎么做
發布日期:2025-11-24 瀏覽次數:25
故障電弧探測裝置的維護和保養需從日常檢查、定期維護、深度保養、特殊場景應對及記錄管理五個方面系統開展,具體操作如下:一、日常檢查(每日/每班次)
- 外觀檢查
- 機械損傷:檢查探測器外殼是否有裂紋、變形或腐蝕,尤其是安裝于潮濕、高溫或腐蝕性環境中的設備。
- 顯示與指示系統:確認顯示器無花屏、指示燈無異常閃爍(如頻繁閃爍可能提示內部故障)。
- 接線狀態:檢查線路接頭和端子是否松動、虛接或脫落,避免因接觸不良引發誤報警或漏報。
- 運行環境監測
- 溫度與濕度:確保環境溫度在-10℃至+40℃范圍內,相對濕度≤96%,防止因環境惡劣導致元件性能下降。
- 清潔度:清除探測器表面的灰塵、油污,避免堵塞散熱孔或腐蝕外殼。
二、定期維護(每月/每季度)
- 功能測試
- 按鍵測試:短按“測試”鍵,確認報警指示燈亮起且蜂鳴器響,驗證報警功能正常。
- 消音與復位:模擬報警狀態,測試消音鍵能否消除報警聲(報警燈仍亮),復位鍵能否恢復設備正常運行。
- 通訊測試:通過總線通訊接口(如Z1、Z2)檢查探測器能否將報警信息上傳至監控設備。
- 接線復檢
- 重新擰緊所有接線端子,使用扭矩扳手按說明書要求校準扭矩,防止因振動導致預緊力下降。
- 檢查敷設管線是否有破損,橋架是否脫落、變形,及時修復或更換損壞部件。
- 靈敏度校準
- 對可調式探測器(如部分電弧故障保護器AFDD),根據設備負載變化調整靈敏度,確保既能及時檢測故障電弧,又避免因正常電氣操作(如電機啟動)誤報警。
三、深度保養(每年/每兩年)
- 內部元件檢查
- 拆卸清洗:對可拆卸式探測器,拆解后清洗內部元件(如傳感器、電路板),去除灰塵、污垢及電弧灼燒痕跡。
- 磨損評估:檢查傳感器是否老化、電路板是否腐蝕,必要時更換元件。例如,若測溫傳感器精度下降,需重新校準或更換。
- 絕緣性能測試
- 使用500V搖表對探測器各插件分別對地搖絕緣,絕緣電阻應大于100MΩ。若測試值過低,需排查絕緣材料老化、受潮等問題,及時修復。
- 性能驗證
- 安裝后進行負載測試,模擬實際工況驗證探測器能否在檢測到故障電弧時迅速切斷電源(如電弧故障保護器AFDD需在規定時間內動作)。
四、特殊場景維護
- 惡劣環境適應
- 高溫環境:選用耐高溫材料(如硅橡膠、氟橡膠)的探測器,或加裝散熱裝置(如散熱風扇)。
- 腐蝕性環境:對金屬部件進行防腐處理(如鍍鋅、噴涂防銹漆),或選用不銹鋼材質探測器。
- 潮濕環境:定期檢查探測器內部是否積水,必要時加裝防水罩或排水孔。
- 沖擊載荷應對
- 若設備頻繁承受沖擊載荷(如鍛壓機、沖床),需縮短維護周期,重點檢查傳感器是否斷裂或電路板是否松動。
- 長期停用保養
- 停用前清潔探測器表面,涂抹防銹油;對液壓式或氣壓式探測器(若涉及),需排空內部介質,防止密封件老化粘連。